English

博士生缘何自杀

2000-01-05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任延华 我有话说

古人云:先学做人,后学做事。近日,国内某高校却发生一起同住一室的两个博士生因发生口角,其中一方在将对方伤害致死后,跳楼自杀身亡的事件。这件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有关心理专家。

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郑日昌教授认为,虽然这种现象只是个别现象,但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出现这种伤人、自杀事件,也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。对于这个事件,不能局限于传统观点,认为这是道德品质败坏所致,其实质是心理健康问题,即是否具有健康的个性,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。现在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,虽然具有了较高的学识,却往往忽略了自身个性的培养,没有建立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,自我调控能力,社会适应能力,这表现在他们往往缺乏一种与人合作精神,不能容忍和接纳别人,缺乏对社会、家庭和自身的责任感。这些问题不仅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不利,而且一旦造成严重的后果,对国家和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。

郑教授认为,探究我国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中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的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模式。这种教育模式使家庭和学校都过于看重考试分数,忽略了人格的培养,这是一种片面的教育。全面的教育应该包括“心育”和“体育”两个方面,心育包括培养完善的人格和智力水平,体育就是身体健康的训练。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这种全面的教育,它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。

那么,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呢?郑教授认为,首先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,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的言行,教育方式、态度,是孩子从小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。同时,学校教育也很重要,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,民主、平等地对待学生,但是最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模式,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,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;要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利益,而不是个人利益;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,容忍他人的素质。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,健康的体魄和真才实学,才能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